藝 壇 大 家
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
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
聯合出品
本期
袁毅平
個人簡介
袁毅平(1926-2020),江蘇常熟鹿苑鎮(現屬張家港市)人。我國著名攝影家、攝影理論家、攝影活動家。1939年在上海開始攝影生涯,1949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新華日報》攝影記者,《人民日報》攝影記者,《大眾攝影》雜志編輯組長,《中國攝影》雜志編輯組長、主編,中國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副主席等職。攝影代表作有《東方紅》《振我國威》《拔地擎天》等。
長按二維碼進入藝壇大家視頻專題
袁毅平《東方紅日》:
新中國攝影事業的實踐者、見證者和推動者
他從江蘇常熟鹿苑鎮的一個小村出發,
穿越近一個世紀的雨雪風霜。
他行走在斑斕的影像世界,
堅實的足跡和共和國的光輝歷程同步。
他用兩年時間拍攝大氣磅礴的攝影作品《東方紅》,
使之成為跨越時空的傳世經典。
他就是中國攝影界備受推崇的攝影家袁毅平。
在上海百樂照相館當學徒,
藝術之花在暗房里悄然綻放
1926年10月,袁毅平出生在江蘇常熟鹿苑鎮鄉間農家?!鞍艘蝗笔伦兒?,上海淪陷,在房東的幫助下,袁毅平進入上海百樂照相館當學徒。從沖印漂水到上光修版,袁毅平練就了扎實的基本功。僅花費一年多時間,聰慧的袁毅平便完成了常人三年的學習任務,在拍照間正式成為一名攝影師助手。1949年5月上海解放,袁毅平已是上海照相行業工會的總干事。
年輕時的袁毅平
1948年,袁毅平在上海
開啟攝影的職業生涯,
兩年時間拍出經典作品《東方紅》
1949年底,袁毅平任《新華日報》攝影記者;1954年,任《人民日報》攝影記者;1958年,在中國攝影學會參與籌辦《大眾攝影》雜志并任編輯組長。國慶十周年時,袁毅平就想拍一幅好作品獻給祖國。一天清晨,他聽到電臺里播放的《東方紅》歌曲,靈機一動:為什么不能把日出和天安門聯系起來呢?一輪紅日在天安門的東方透過瑰麗的彩霞冉冉升起,這不就是一個完整的藝術意象嗎? 于是,每天早晨,袁毅平騎車到天安門,堅持不懈地在天安門廣場拍攝了將近兩年,終于拍出了廣為流傳的經典之作《東方紅》。
1989年,袁毅平獲新中國成立40周年攝影藝術展覽優秀作品獎
袁毅平與《新華日報》社同事
達到藝術巔峰,
對中國攝影事業作出杰出貢獻
《東方紅》拍攝成功后,袁毅平繼續在攝影的道路上走下去。他曾任中國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副主席,《中國攝影》雜志主編。1985年,對我國攝影事業有杰出貢獻的他被國際攝影藝術聯合會授予“杰出攝影活動家”稱號。同時,受袁毅平關心和提攜的年輕攝影人和攝影愛好者也不計其數。他曾說,不能為了在刊物上發表自己的作品而占據廣大攝影者的地盤。攝影的園地是大家的園地,不能變成我的自留地。
1982年,袁毅平訪美資料圖
袁毅平與年輕攝影人和攝影愛好者
研究和傳播攝影理論,
推動中國攝影理論建設
編輯工作中,袁毅平感到中國的攝影理論和評論還有所欠缺,于是,他把更多精力投向了攝影理論的研究和傳播。他先后發表三百余篇學術文章,并出版專著《攝影家論及其他》《袁毅平攝影白話》等。主持第一屆至第五屆全國攝影理論年會和兩屆全國攝影創作會議,廣泛參與攝影行業規范制定、理論研討和教育實踐,推動了中國攝影的理論建設。
袁毅平拍攝的底片和照片
袁毅平先生攝影藝術作品展
藝術詮釋大美,
思想成就藝術。
袁毅平一生在攝影領域孜孜以求,
是新中國攝影事業的實踐者、見證者和推動者。
他以獨特的見識、智慧和魄力,
為中國攝影事業推波助瀾。
藝 壇 大 家 項 目 簡 介
“藝壇大家”是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品牌項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共拍攝老一輩文藝家100余人,部分專題片先后在中央電視臺、地方電視臺播出,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這一品牌項目致力于回顧總結我國當代藝壇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的藝術成就和人生歷程,搜集搶救他們的珍貴音像資料,既努力為文藝工作的后來者打造一部生動教材,也力爭為中華文藝保存一批寶貴的藝術人文史料。
“藝壇大家”項目網絡宣傳推介工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深入挖掘、廣泛宣傳老一輩中國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潛心創作、精益求精的優良作風。
系列專題將在中國文藝網陸續推出,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