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央文明辦二局(全國志愿服務工作協調小組 辦公室)和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中國文藝志愿服務中心舉辦的第二屆宣傳推選學雷鋒文藝志愿服務“時代風尚”先進典型活動圓滿結束,中國民協上報的“最美文藝志愿服務組織者”丁敏安(黑龍江民協推薦)、 “最美文藝志愿服務項目”民間文化進校園(中國民協推薦),通過了初選、網上投票、終審和公示等程序并最終勝出,分獲最美組織者和最美項目榮譽。
黑龍江省民協推薦的最美組織者丁敏安是當地遠近知名的文藝志愿服務“達人”,自2015年開始,他牽頭的志愿服務小組,每個月都走進十余所哈爾濱市阿城區多所鄉村小學進行藝術支教活動,累計做了120多期,直接參加的學生三千余人次。課程有泥塑、面塑、剪紙、吹糖人等民間藝術,還有舞蹈、武術、心理健康等課程,涉課程近五十種。藝術課程所需材料均由支教老師無償提供。
丁敏安團隊在支教過程中還組織民間藝術作品的展覽。2019年5月10日在哈爾濱市阿城區小嶺鎮西川小學建立了全國首家鄉村校園藝術博物館。作品來自全國各地的民間藝人、非遺傳承人、工美大師三十余個種類近二百件(幅)作品,該藝術館雖遠在山里現已接待了社會各界人士參觀、學習近千人。
丁敏安老師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除了進校園、辦展覽,每年還經常為特殊兒童、敬老院孤寡進行心理輔導、慰問演出。受其組織公益活動的影響,社會各界愛心單位、愛心人士為農村小學、特殊人群、敬老院捐贈物資等(不含藝術作品)合計人民幣達六十余萬元。
“民間文化進校園”志愿服務活動由中國民協推送。2015年初,中國民協分黨組開始醞釀一個讓更多青少年參與的文化傳承活動 “民間文化進校園”,以志愿服務形式推進。2015年底,活動首站來到北京順義教育集團,13所中小學參加,受到極大歡迎。中國文聯黨組主要領導親自批示,要用??钔苿?。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邱運華專門撰寫長文《民間文藝傳承要與教育體制相結合》(發表于2016年《中國藝術報》)。從此,民協工作增添了新亮點,新品牌?;顒铀珜У摹拔慕倘诤稀备拍畹玫搅藦V泛響應,被視為深化改革、推動素質教育的新嘗試。部分省市教育廳、文化廳聯合發文推動,比如山東省、上海市、北京市等。2018年度的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工作會議在杭州召開,中國民協代表劉加民在會上作了典型發言,他認為,傳承文化是教育的天職,重視文化傳承的傳統是中華民族最優良的傳統之一。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教文衛體座談會上,專門要求大力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推進優秀文化與教育體制的結合。中國民協顧問馮驥才先生在這次會議上提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的師資和學科建設問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也成為了“民間文化進校園”進一步往縱深、高標發展的巨大動力。馮驥才先生聽說了中國民協的這個新品牌活動,十分高興,欣然命筆,為活動題寫匾額“小小民藝館”,贈送給民間文化進校園活動開展比較好的學校。